找到相关内容113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宗密的禅教会通论

    显教之意,妙有之义,缺其用也”(《禅门师资承袭图》)。宗密时代,洪州禅正处于全盛时期,对它的批评成为宗密禅宗批评的核心。   《禅门师资承袭图》概括洪州禅的基本思想云:   洪州意者,起...

    潘桂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3365004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考

    菩萨感应之故吧!不仅显教的华严、唯识、律宗派之僧众向往五台山,密教的僧众亦重视五台山的殊胜,密宗寺院更在食堂中奉文殊为上座,亦往五台山修功德,竟然也在京师的寺院中建文殊堂摹仿五台山的瑞相,可见文殊在中...

    道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3665225.html
  • 正知、正见、正修行

    法身在定中所说,所以他是直接成佛之法。修显宗的是戒、定、慧,先让你守戒,守好了以后才能清净,净了才能人定,定中才能开智慧成佛,这是显教,须经过三大阿僧祗劫。有的人算了算,大概得四十亿万年,是天文数字啊!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5465770.html
  • 郑振煌教授弘法记

    宗派,那么多不同的修行方法而感到纳闷。但其实这个是佛教的思想不断地在发展,有这个根本佛教,原始佛教,部派佛教,大乘显教和大乘密教。佛教流布的发展由印度而传遍了整个世界,尤其是亚洲。而我们华人社会所继承...

    陈秋燕 笔录 黄严瑞校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5765773.html
  • 唐代儒道释三教作家对于“心”字之涵义暨据其加以引申所制的篇章小集(二)

     (27)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序  昔如来居出世之尊,垂化人之道。阐扬大教,诱掖群迷。开种种之门,方便虽陈于万法。入圆圆之海,旨趣皆归于一乘。然而显教密宗,该性含相。显之义派分五教,总名素呾览。密之部...

    陈祚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3365922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回顾与前瞻——读星云大师(山林寺院和都市寺院)有感

    不曾因为尊重包容而削弱力量,减损影响,反而由于尊重包容而更能融人人间,裨益深广。   在今天讲求“集体创作”的时代里,佛教尤其应如星云大师常说的,要做到南傅与北传融和、显教与...

    古仁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4666163.html
  • 金阁寺佛教简史

    111部140卷。其中,显教经典13部20卷,密教经轨88部120卷。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有《金刚顶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》1卷、《八大菩萨曼陀罗经》1卷、《文殊问字母品经》1卷、《文殊问赞法身礼》1卷、《大圣...

    肖 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0566783.html
  • 南诏大理国佛教新资料初探

    南诏大理时期的科仪,分显教科仪和密教科仪,并未互相影响或混合。阿吒力教即明初的教僧使用的是“瑜伽显密法事仪式及诸真言密咒”,比较接近密教科仪,但已经是显密结合,是此前显教和密教科仪发展的产物。因此,...

    侯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3166927.html
  • 以寺院学风及道风的建立谈僧青年的道业规划

    视野再扩大至国际化,将面临显教与密教的沟通与融合(因为密法在台湾,乃至欧美各地都相当兴盛。)这种时势所趋,将会影响到底下所谈的,各寺院、道场乃至佛学院的教育宗旨、目标的设定,以及道风或学风所建立的方向,...

    心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3867039.html
  • 承德普宁寺与西藏桑耶寺历史渊源小考

    关于桑鸢寺的叙述以及显教佛经《阿毗达磨俱舍论》中关于“世界”的描写,则所有建筑物的形象摹拟均可一一究其本源,它们的位置方向亦犹如按图索骥都是十分明确的。  桑耶寺的乌孜大殿和普宁寺的大乘之阁不仅是形象上...七堂伽蓝”,不能不说更充分发挥了宗教建筑的精神力量,也更深刻地显示了建筑艺术的象征作用。  “藏式”部分的建筑群体布局,若参照《西藏王统记》中关于桑鸢寺的叙述以及显教佛经《阿毗达磨俱舍论》中关于“世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0867106.html